萧华应该感谢拉文。 在他积极改革全明星周末的关键一年,这位来自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、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身高1.96米的帅哥成功让五位NBA球星为他两次拿下50分。 。 一直被人诟病的扣篮大赛,终于给全明星周六单项赛画上了一个响亮的句号。
至于扣篮大赛本身,就像中国每年年底上演的春晚一样,是否被保存还不得而知。 一个拉文还不够,NBA需要更多拉文。 即使有更多的拉文,他们的名气也很难达到乔丹和科比的高度。 所以,最经典的扣篮大赛版本永远停留在过去nba扣篮大赛拉文冠军视频,怨声载道。
就今年扣篮大赛而言,奥拉迪波还不够好吗? 他的360度转身反向扣篮已经远远超过了威尔金斯的360度正面扣篮。 奥拉迪波也享有盛誉。 他是去年的“新秀王”。 并不是每个新秀王都愿意参加扣篮大赛,不管他的身高和弹跳如何。 如果没有奥拉迪波,拉文今年将成为一场独角戏。
如果奥拉迪波穿上霍华德那样华丽的斗篷,会发生什么? 魔术师的蓝袍在空中飘扬,增添了感官享受,但奥拉迪波还是奥拉迪波,360度还是360度,无非是多了一件外衣。 今年,肖华对NBA全明星周六做出了更大的改变。 三分球比赛中还增加了花架。 两名选手同时进行技术比赛。 只有扣篮大赛回归根本,奥拉迪波还是有可能获胜的。 50分的得分,与拉文稍有竞争力,本身就已经相当可观了。
事实上,普拉姆利在空中接球,然后在篮下回扣,这也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。 要知道他可是一个2.10米的巨人。
但扣篮大赛需要的是拉文这样的空中旅行者,身高不到2米,帅气,身体流畅,做任何动作都感觉轻松自如。 虽然他的霸气比2000年的卡特少了一些——但拉文只是一个新秀,卡特参加扣篮大赛时已经是二年级了。 今天的扣篮大赛,拉文只用出了70%的力量。 他的三个经典扣篮中有两个是在胯部换手完成的nba扣篮大赛拉文冠军视频,而背部换手则是热门视频中的老项目,显得有些偷懒。 这可能是因为他想要避免尝试新举措而失败。 他的变胯反向扣篮从未出现在NBA扣篮大赛中,但美国民间类似的高难度动作还有很多。 去年年底,我参加了多哈世界三对三全明星赛的转播。 主办方邀请了美国大师参加扣篮大赛,难度不亚于NBA扣篮大赛。
如果拉文不是职业球员,靠表演扣篮谋生,他肯定能做出更高难度的动作。 这是他和职业扣篮手最大的区别。 因此,在NBA球员中,拉文已经可以跻身历史前列。 他的动作四次只用了三个,没有再施展什么招数,为以后留下了余地。
问题是明年还会有拉文吗? 并不是每个扣篮冠军都愿意卫冕,乔丹和威尔金斯多次交锋的历史场景更不可能重演。 如今的扣篮者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,参加一次已经是非常难得了。 只有像霍华德、“小土豆”罗宾逊这样外向的扣篮高手,才会毫无顾虑地享受其中。
显然,对于肖先生来说,仅仅让扣篮大赛回归原来的形式是不够的。 我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nba扣篮大赛拉文冠军视频,半小时之内,超过62%的人投票认为扣篮大赛“差点没救,但拉文一个人很出色”。 拉文怎能不例外,却像纽约全明星周末的三分球大赛一样,几乎所有NBA顶级射手都齐聚一堂? 只有这样,扣篮大赛才有希望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怀念 2000 年奥克兰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。 这确实是历史上的经典扣篮事件。 卡特、瑞奇·戴维斯、弗朗西斯、拉里·休斯、特雷西·麦克格雷迪和斯塔克豪斯等六人参加。 卡特单臂挂在篮子上“摘蜜”的动作更是让人印象深刻。 成为难以复制的经典——要知道,每次扣篮时,扣篮者的手腕或手指都会遭受剧烈的疼痛,更不用说整只手和手臂了。 我还很难记得扣篮大赛什么时候变成了只有四个人参加的比赛,大家都已经习惯了?
我们习惯把“平庸”视为“正常”,就像后来我们不再抱怨春晚,觉得春晚本来就不好看,好看的也只是传说。 扣篮大赛从2000年开始就逐渐被鄙视了。不是后来的扣篮手不够优秀——杰拉德·格林、伊戈达拉、小土豆都很经典——而是它走上了歧途,比如化妆,比如无休止的扣篮尝试,即使今年的比赛回归本源,字母哥依然邀请了一群女孩扮演希腊女神,甚至拉文也选择了电影《太空大灌篮》中的音乐出现。
为什么人们会记住过去的扣篮大赛(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看过乔丹和威尔金斯的比赛?),主要是因为扣篮大赛足够重要,记住的乔丹、威尔金斯、科比、卡特、格里芬都是传奇人物。 NBA,不是边缘人物,所以像杰里米·埃文斯、杰拉德·格林、弗雷德·琼斯、梅森这样的人很容易被遗忘。 即便是他们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时候,观众心中也没有任何敬畏之心。 (好吧,这里我承认我对1997年现场的科比印象深刻,其实他只是个新秀,其实1996年布伦特·巴里的《白人能飞》就在我眼前,而且是也很经典。不过现在很少有人提到了。)
詹姆斯的开局非常糟糕。 尽管备受期待,但他从未参加过扣篮大赛。 而且,他最红的一年似乎是2004年的全明星周末,当时他和“03一代”把新秀赛变成了扣篮大赛。 看来也是从那一年开始,很少有著名球员参与扣篮大赛,才改为“明日之星扣篮大赛”。 这是NBA的最后一招,却突然将著名球员排除在外,像四年级的乔丹参加扣篮大赛就是一个永远不会再发生的经典。
肖华有可能像2000年的三分大赛那样,把扣篮大赛变成所有扣篮人的赛事吗? 难度系数太高,因为商业利益主导了这些大牌的选择。 然而,以乔丹的“第四年”为标志,让拥有四年新秀合同的球星参加,成为扣篮大赛能否挽救的关键。
我还是很悲观,只希望拉文明年能参加,因为他有很多压箱底的动作,而且他才19岁。